近日,“時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國建造香港重大民生工程媒體團參觀了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巖洞工程。該項目由中國海外集團旗下中國建筑國際集團負責承建。目前,項目進入關鍵的第二階段建造工程,隧道內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渠務署預計,新的污水處理廠可于2029年落成并投入服務,屆時會開始清拆現(xiàn)有廠房,有關地塊最快可于2031年騰以并作其他用途。
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地下巖洞設施,每日處理峰值34萬立方米的城市污水,解決香港十分之一人口的污水處理問題。
作為香港“巖洞發(fā)展長遠策略”的首單工程,項目將為沙田社區(qū)及環(huán)境帶來長遠效益,引領香港巨型地下空間應用的發(fā)展方向,具備重大的社會民生意義。
一、沙田污水處理廠介紹
據悉,沙田污水處理廠建成于1982年,位于香港新界沙田區(qū)馬料水水廠街1號,鄰近沙田馬場,是一所傳統(tǒng)工藝污水處理廠?,F(xiàn)時沙田污水處理廠占地約28萬平方米,是香港最大的二級污水處理廠。
沙田污水處理廠第一期的入水口、基本及初級處理設施于1982年投入服務,整個第一期污水處理設施包括二級處理在1984年落成后全面操作。第二期于1986年相繼完成,兩期設施可為沙田及馬鞍山區(qū)居民處理每天約20多萬立方米的污水。隨著沙田及馬鞍山急速發(fā)展,第三期擴展于2001年2月開始興建,第一及第二階段設施于2004年底及2005年底先后落成啟用,余下工程在2010年全部完成,可以處理84萬人每天生產的約34萬立方米的污水。
二、搬遷污水處理廠去巖洞
據悉,1982年建成的沙田污水處理廠存在設備老化問題,且露天污水廠的設計難以避免氣味擴散。
為促進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積極開拓并優(yōu)化利用緊缺的土地資源,香港政府于2011年3月提出“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巖洞計劃”,以將這座香港最大的二次污水處理廠搬入對岸女婆山的擬建巖洞中。
2013年3月,研究顧問及獨立專家評審團經復檢后,確定與沙田污水處理廠相隔城門河的亞公角女婆山為最佳重置選址,該處屬于堅固的花崗巖地質,無明顯的軟弱帶及斷層,非常適合建設大型巖洞,而且于上址進行搬遷工程不需要征用大量私人土地。
2018年10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20.7億元撥款展開工程,首階段工程于2019年開展。
2019年2月,特區(qū)政府正式展開施工工程,將沙田污水處理廠位于城門河河口的廠房遷往對岸女婆山的擬建巖洞中,以騰出優(yōu)質的地面空間作其他有利民生的用途。有關項目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土地平整、興建連接隧道;建造主體巖洞和上游污水收集系統(tǒng)工程;在新建巖洞內興建污水處理設施,并拆卸現(xiàn)有廠房。
2021年7月,項目進入關鍵的第二階段建造工程。
巖洞共分七縱四橫11個主要洞室,整個巖洞建筑群體積達230萬立方米。
巖洞工程緊鄰民居,施工場地十分狹窄,且爆破精準度要求極高……
據悉,項目承建方中國建筑國際集團在項目初期和中期就已進行廣泛咨詢,收集居民意見。當時有居民反映擔心工程噪音、工地人員過多導致當區(qū)交通擁擠等問題。所以團隊針對性地作出改善,包括加厚加高隔音設施,對圍建板進行綠化處理,并提供交通工具接送工友,力求將工程對周邊社區(qū)影響降到最低。
而對于爆破精度要求高等技術問題,中國建筑國際集團也取得了多個突破。例如,利用伸縮臂上安裝有微型感應器的智能化鑿巖臺車,通過微型感應器不間斷傳回的數(shù)據,工程師可實時掌握巖洞內的鉆孔位置、深度、以及巖石節(jié)理、堅硬程度等,大大增加了爆破工程的精準度,降低因爆破不確定性而衍生的額外工程及成本。
此外,工程亦使用團隊自行研發(fā)、名為“巖洞探哥”的機器人監(jiān)察系統(tǒng),作為爆破工程后進洞測量和評估的“先遣隊員”。它還能協(xié)助監(jiān)測巖洞內的空氣質量,識別潛在風險,進一步提升施工安全。
中國建筑國際預計,第二階段施工工程將于2023年起進入爆破高峰期,每日最多可產生8000噸至10000噸花崗巖石塊。
據項目數(shù)字顯示,新建的污水處理廠將比原廠縮小一半占地面積,利用世界先進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等技術,峰值時可每日處理高達34萬立方米城市污水,解決香港十分之一人口的污水處理問題。
據介紹,對于氣味擴散的問題,新項目也將有效解決。新建的巖洞便是一重天然屏障,技術亦同樣獲得提升,工程將通過新的污水處理技術、除味設施,以及經設計驗證的通風隧道和通風井布置,巖洞污水廠將不會產生環(huán)境污染問題。
來源:北極星水處理網